新常态下不锈钢方管业前景依然看好
这几年,钢铁产量“上天”和市场价格“入地”已为钢铁业的“正常态”。为此,“产能过剩”的使用频率也日趋高涨,意犹未尽的还在“产能过剩”中间加了“严重”两字。确实,眼下不锈钢方管价格走跌的够远的了。
实际上,钢铁产量“上天”和钢材价格“入地”并非全部负面,客观上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正能量:一是钢铁产量“上天”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;二是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当量中国钢铁的支持;三是钢价“入地”为用钢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做出了贡献。
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,业内对中国“钢铁峰值”(peaksteel)的观点逐渐趋同。而去年以来铁矿石、钢材、焦煤价格的大幅下跌,似乎更坚定了中国钢铁已在峰值区域运行看法。或许,这乍看起来是钢铁行业的重大利空。但客观分析,这未必不是件好事,其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:一是达到阶段性峰值后的钢铁需求仍然可以看好。以美、日、韩三国为例,粗钢产量达到峰值后的几十年来,仍然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当量需求,多数时段需求还显强劲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,峰值水平的人均产钢量也有很大差异。特别是韩国,在人均产钢达到1263公斤后,仍在不断改写峰值记录,远较646公斤/人的美国和800公斤/人的日本高出许多。因此,仅用世界平均用钢水平,或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进程时的人均产钢水平衡量是否到达峰值,一定是很欠缺的。因为,国情不一,峰值水平也定不一样。诚然,用经济衰退期出现的增速降低和价格低迷来判定峰值,也定片面(见下图三)。雄辩说明,钢铁需求始终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,任何数据极值都具有局限性、相对性和阶段性。可以认为,经济社会对钢铁的当量需求不仅是必须的、长期的,而且一定是应势演绎的。
因此,基于中国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道路任重道远,基于中国还有2亿多贫困人口,基于中央政府“两个一百年”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“中国梦”的奋斗目标,基于新一届中央政府的反腐力度和治理国家的能力……。由此,大道至简,坚信中国钢铁业的“疑难杂症”一定会在“新常态”中得到较好的“医治”。特别是通过市场化准则淘汰一批、按照战略发展转移一批、优化布局与结构重组一批等有效措施,定能促进钢铁行业整体转型升级,使蜕变后的中国钢铁业前景更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