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钢铁行业产业链条长、关联产业范围广,全球化程度高,与世界经济发展呈密切正相关趋势。在疫情席卷全球之际,行业整体必然受到波及。中国钢铁行业是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,具有完善的产业体系,同时又是全球钢铁供应链的枢纽。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仍在不断升级,我国面临境外输入病例的压力,给中国钢铁行业带来诸多现实的挑战。”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兼总工程师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、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李新创分析认为。
国内钢材需求方面,疫情对钢铁下游行业及其钢材消费具有重要影响,不同行业受影响程度也有差异。受疫情影响,中国钢材消费量将下降,尤其是一季度建筑、机械、汽车、造船等行业消费明显下降。随着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,各行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,钢材消费将快速释放,但随着新冠疫情全球蔓延,对中国经济恢复发展也将产生一定影响。综合考虑,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计,2020年我国钢材消费量约为8.5亿吨,同比下降约5.0%。
国外钢材需求方面,美国、意大利、德国、伊朗、韩国、日本等六国是钢材消费大国,从历年消费来看,六国钢材消费总量占全球除中国外的钢材消费总量的35%。综合来看,此次疫情短期必定对全球钢铁需求造成较大影响,最终受疫情影响程度仍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。疫情结束后,各国多会采取措施恢复经济发展,拉动钢材消费增长。初步判断,2020年全球钢材消费将下降至16.0亿吨,同比下降约9.1%;其中,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钢材消费量将降至7.5亿吨, 同比下降13.3%。如果海外疫情进一步失控,影响面继续扩大,全球钢材需求仍将会下滑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、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主席团主席、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干勇指出,中国钢铁行业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总体运行平稳, 但也出现了平均价格水平下降、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。2020年以来, 在元旦、春节两个假期,特别是受疫情影响,中国钢铁行业生产总体稳定,但物流受限、回款困难等, 出现了产品库存大幅增加、钢材价格下跌、原料价格上涨等局面。具体表现为:国内钢材价格下降,铁矿石价格呈上升走势;原燃材料采购成本小幅上升,制造成本略有下降;收入降幅大于成本降幅,实现利润环比下降;企业资金占用增加,负债率有所上升。
干勇认为,疫情期间,中国钢铁行业遭受到的冲击,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库存高企,成本上升, 资金承压,效益堪忧。具体表现为:钢材库存大幅上升,市场和资金压力较大;物流运输不畅,运输成本上升;下游有效需求下降,合同组织难度加大;环保压力大,工程项目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态;销售出口订单大幅下降;资金压力加大,资金保障任务艰巨。另外,在供需错配、库存积压、销售回款不畅、成本上升但钢材价格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,企业资金面比较紧张,流动资金基本沉淀在钢材库存当中。
受疫情影响,下游的需求受到抑制,累库的窗口期被拉长,但预计需求只是被推迟,并不会消失,同时近期多地复产节奏有所加快。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研究成果显示:乐观情景下,若将全国粗钢库存控制至历史峰值水平(2014年2月钢材统计库存量3223万吨,估算全国粗钢库存量5220万吨);若减产10%的话,需要消化库存至5月下旬,约需95天;若减产20%的话,需要消化库存至5月上旬,约需72天; 若减产30%的话,需要消化库存至4 月下旬,约需60天。在中性情景和悲观情景下,消化钢材库存的时间将更长。因此,减产迫在眉睫。
李新创认为,此次疫情钢铁供需严重失衡,钢铁产量创新高, 1-2月全国生铁、粗钢分别为1.32 亿吨、1.55亿吨,同比分别增长3.06%、3.07%,1-3月机械设备、家电、汽车等重点用钢产业需求量全面下降,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2020年中国钢材消耗量约为8.5 亿吨,同比下降5.0%以上,国际钢铁出口萎缩,钢铁库存居高不下, 近年全球铁矿石供应量基本高于同年需求量,铁矿石市场将重回供应宽松状态,锰矿、铬矿影响显著, 南非封锁令延长,国内港口现货锰矿、铬矿价格已经上行,预计2020 年锰矿价格也将呈波动上涨趋势, 铬矿需求受到较大程度压制。
“钢铁面临微利,部分企业亏损加剧,行业周期性低谷期,推动产业洗牌重组,近几年随着国内钢铁产业技术进步,行业集中度提升,钢铁产品品种机构优化,企业抗风险能力加大。”李新创说,国家暂停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,国内钢铁产量不减反增,而钢铁减量消耗,减量置换。国内一季度钢铁库存高,需求弱,二季度需求估计会好于一季度,仍旧面临高库存压力。
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轮值会长, 沙钢集团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、集团党委书记、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彬公开表示,受疫情影响,钢铁行业阶段性出现了“原料进不来”“产品出不去”“人员到不了”三大突出难题,给上下游产业链协同、生产组织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。但这次疫情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。 |